孩子厌学的原因
发布时间:2021-11-26 13:06:02 浏览次数: 发布人:369

厌学,在中小学生(甚至包括大学生)群体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。在频繁的考试和排名面前,能有多少人喜欢学习呢?本来掌握新知识是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,可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,可是当你学习新知识后,参加了考试和排名,你就会发现自己不如别人,这个时候学习就变得不是那么有意思了,而是一个让你感到挫败的领域,让你认识到自己不如别人。在这种情况下,厌学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。

多数学生厌学但还能坚持上学,极少数学生则会选择不上学。厌学的形式有多种,轻度的厌学是迟到、不写作业之类,中度的厌学是经常找理由请假不去学校、不参加考试等,有的学生每周都要请一天假不去学校,重度的厌学就是索性待在家里不去学校拒绝上学了。
阿芳是一个15岁孩子的母亲,她来咨询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已经一周不上学了。阿茹告诉方老师说:“儿子今年15岁,刚考上重点中学,进了学校重点班,在学校上了一个月课回家过国庆节,在国庆期间去网吧玩了两天两夜。国庆长假结束该返校了,儿子告诉我说,他不想上学了,不愿意去学校,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,他也不说为什么,我们已经拿他 没有办法了”。
其实像阿芳家儿子这样厌学拒绝上学的情况非常多,每年来心理咨询的孩子家长都上百,阿芳的儿子通过两个周期的咨询,回到了学校,阿芳为了儿子能够更好的轻松地学习成长,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定期半个月来咨询一次,后来他高考成绩挺好的,录到了一所心仪的一本院校。上大学前,阿芳和儿子特意来感谢方老师。
厌学不是精神科医生关心的心理疾病,因此,在精神疾病诊断中并没有厌学问题的诊断标准,所以精神科的药对厌学的治疗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。但学生厌学是重要的心理咨询问题,也是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的问题,同时也是老师关注的问题,这就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。

课后不愿做作业,复习。练习、作业不做或抄袭或者偷工减料;
无故也不请假持续数天不去学校,这就是最典型的拒绝上学的形式。
● 罹患精神疾病,如双相障碍、抑郁发作、学校恐惧症、精神分裂 症等;

导致学生不去学校的原因有很多,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客观原因,或者说有学校方面、有家庭方面及自身方面的原因。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原因。
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,就像许多成年人对婚姻感到失望就会想到离婚一样,当学生对学习已经没有什么期待,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,感觉每天去上学就同受刑或蹲监狱一样,自己为什么还要去上学呢?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获得成就感,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,就容易做出不再上学的决定。
对于多数同学而言,在学习上很难很成功,他们之所以还能在学校继续待下去,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学校有同龄的朋友,课余时间大家还能一起玩,放学后还能待在一起。正是因为有好朋友,有和谐的人际关系,使学生还是愿意继续上学。相反,如果自己和同学相处不好,被孤立、被排挤,甚至被霸凌,上学就不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。在师生关系上,如果老师经常批评、羞辱学生,学生也很难在学校待下去。总体来说,如果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(包括同学关系、师生关系)不好,上学让他感到难受或羞辱,试想还有谁会愿意去学校上学。

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,家长会要求孩子学很多东西,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,会用各种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去诱惑孩子。这些做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家长最在乎的事情,认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读书,而不是为自己读书。
在亲子关系这个问题上,一般而言是父母比较强势,居于主导地位,孩子比较弱势,处于从属地位。现在在亲子关系上我们比较强调民主、平等,许多家长往往把握不好其中的分寸与界限,结果亲子并不平等,而是变成了孩子说了算。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,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也学会拿父母的弱点来控制父母。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是为父母读书,那么自己不上学就是对父母的惩罚。有的孩子就会拿上学来要挟父母,如果他们不答应自己的条件或要求,自己就不去上学。
有的孩子在家庭中感到自己被忽视,需求没有被满足,他们认为自己过得不开心是因为父母的专制或忽视。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,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父母的脸面,自己就是父母的软肋。既然父母忽视自己、简单粗暴地对待自己,自己就要报复他们。于是,他们就想要毁了自己,让父母难受,让父母承受失败的代价,就是希望看到父母痛苦的样子;他们希望自己过得很惨,就是想看到父母在外面抬不起头的样子。
对于一些年幼的学生而言,上学不好玩,而不上学好处更多,如果是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去学校呢?对于一些孩子而言,上学要晚上早睡觉早上早起床,要背书包、要写作业,上课不能乱说乱动,老师还会批评点名;要是不上学的话,有妈妈陪着,有零食吃,能去外面玩,家里的爷爷奶奶等大人都听自己的、让着自己等。两相对比一下,自然就会选择不上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