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家过元宵节
发布时间:2022-02-15 11:58:28 浏览次数: 发布人:369
元宵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亦有大家早已熟悉的种种名称与习俗。面对同一个元宵,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?
马斯洛:
吃了这个元宵就可以满足我品尝美味的需求。
——需要层次理论
冯特:
我就想研究一下,它都由哪些元素组成的
——构造主义
华生:
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
——行为主义
佛洛依德:
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馅的
——潜意识理论
巴浦洛夫:
一见到元宵,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
——经典条件反射
斯金纳:
谁想吃这个元宵,必须先帮我完成一件事
——操作性条件反射
詹姆斯:
元宵的最大功能是能够让人解馋
——机能主义
罗杰斯:
在吃这个元宵之前,我必须考虑到各位的感受,所以,我决定将它分开,一人一半
——人本主义
米德:
这些元宵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它视为一种食物,它在互动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
——符号互动论
格根:
无论它包含多少种意义,这些意义都是由社会建构的
——社会建构论
格尔茨:
只有在中国才能吃到元宵这种食品,它代表了中国的一种文化
——文化心理学
塞利格曼:
透过“元宵”这种特殊的食品,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人美好的、积极的情感
——积极心理学
萨宾:
来来来,我们一边吃元宵,一边说说自己跟元宵有关的故事
——叙事心理学
安东尼罗宾:
吃了这个元宵,你就拥有无穷的力量!!!
——潜能开发
库恩:
面对同一个元宵,你们之所以表达出不同的话语,完全是由你们各自的范式决定的
——范式论观点
欧文·亚隆:
“抱持,与元宵同在”
——存在主义
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心理学离自己很远,甚至没有任何关系。其实,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,可以如此近距离的对接,不是吗?